典範教育課程 文件 閱讀心得 蔣渭水傳
作者: 沈佑銓 (06-04 10:09) 發表討論 列印 詳細資料

第一次看到蔣渭水這個名字,是在國一的歷史課本上。當時對於蔣渭水的認識,只是課文中的寥寥數句,孰料十一年後的今天,要踏入醫院前的最後一個學期,我因為典範教育的機緣再一次讀到──蔣渭水。

蔣渭水出身於宜蘭的社會底層,父親在廟口命相,蔣渭水自己也曾經在廟口當過乩童。直到有一次他的朋友犯錯,可是扶乩卻沒有顯現出來,這才讓蔣渭水對神明失去信心,轉而接受了新式的科學教育。蔣渭水選擇了相信自己的力量,而不是虛妄的神靈。

  

然而蔣渭水的一生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並不只是他有勇氣去追求真理,而是他在推動台灣社會運動的過程當中,無論遇到多少的難關,他都沒有放棄。三番兩次前往日本為臺灣人民請願,希望設立台灣議會;1921年跟林獻堂聯合創立的台灣,開辦文化書局;1927年創立台灣民眾黨,希望能喚醒民眾,一起站出來向日本總督府爭取台灣人民的權益。鞠躬盡瘁,甚至到了臨終前,蔣渭水躺在病褟上留下最後一張照片,口袋裡都沒有留下任何一分錢給自己。

  

他的付出,實在不得不讓我想到了另外一個理想家,也是南美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位革命家,Che Guevara。仔細比較蔣渭水跟Che Guevara這兩個人,他們是如此地神似:同樣身為醫生,同樣看見了社會中的不平等(西班牙人對於南美人民的不平等,日本人對台灣人的不平等),同樣在穩定而安逸的生活中,在忍耐與改革的抉擇天平上,選擇了跟群眾站在一起、不為一己之私。

  

唐代名醫孫思邈曾說:「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蔣渭水跟Che Guevara,無庸置疑的都同屬於最高的等級,有著最閃耀的光芒,令人不敢逼視。一旦逼視,就不禁要去問自己:「嘿,小夥子,你將來又會是那一個等級的醫生?」

  

曾經看過一篇台灣人的南美遊記,他說他抱著對Che Guevara的崇拜到了南美,想追隨Che Guevara的行跡,但當他問當地人說:「你對Che Guevara的感覺是什麼?」當地人竟反問他,「那你對毛澤東的感覺是什麼?」他回答:「是劊子手。」當地人說:「是的,Che Guevara殺人如麻,他也是劊子手。」那個台灣人最後的感想是:也許革命未必是好的,未必會替人民帶來幸福。王丹曾經說過,他也不喜歡Che Guevara,政治是妥協的藝術,Che Guevara太理想性了,無法接受現實的不完美。

  

回到現實生活,我想說的是,在台灣的政治現實中,如果想要為人民做點事情,勢必就得有政黨的支持。而靠著政黨出線,多多少少就得講一些言不由衷的違心之論。能憑著講真話跟努力做事就站上檯面的政治人物?太少了。

  

與其在「醫國」的迷途中猶疑,平生無大志的我還是比較傾向去「醫人」跟「醫病」,例如去馬祖、蘭嶼這些醫療資源比較缺乏的小島服務,解決島民的疾病跟困難,心裡會覺得踏實一些。至於國家前途的大是大非,還是交給檯面上的是非之人來努力吧!

  

我喜歡Che Guevara的熱情跟勇氣,喜歡蔣渭水的理想跟堅毅,但我還是想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想法,去實踐我的人生價值。不過,在看完蔣渭水的故事之後,真的會很想找個時間去六張犁公墓走一走,聽說蔣渭水的墓碑,就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