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良閱讀心得 文件 B101096086_鄭縈蓮_最稚齡的科學 一位偉大醫師的觀察手記
作者: 系統管理者 (02-19 11:11, B101096086鄭縈蓮.doc ,22 KB) 閱讀 發表討論 列印 詳細資料
註解:

內容摘要

        本書是作者湯姆斯醫師的第三本書。副題「Notes of a medicine-watcher」正充分表達了本書的內涵,因為湯姆斯先生見證了二十世紀醫學的突飛猛進。同時是臨床醫師、研究家、教育家、醫學行政主管和思想家的湯姆斯先生,以個人豐富的人生經歷,用如說故事般的語調,側寫下在他敏銳觀察中現代醫學的發展史。

        醫學曾經是所有行業中最受人尊崇的。今天,儘管醫學科技的神奇是幾年前想像不到的,卻飽受攻擊。

        在書中第六章「水蛭與醫生」,湯姆斯醫師說到:「過去醫生給病人那種親切、安慰與溫暖的撫觸已很罕見。」然後反省:「我真正的工作應該是照顧病人,但現在我可能只顧機器。」進而下定決心:「我必須好好想辦法,不要讓這種事發生。」

 

心得感想

        這世界上一定是先有病人後有醫生的。雖然面對疾病時束手無策,即使根本沒有有效的治療,仍然需要醫生。因為醫生存在的目的就是使病人安心,相信自己一定會好起來。

        行醫最古老的門道就是把手放在病人身上。藉由撫觸讓病人覺得自己沒有被拋棄,我想這是為什麼在惡魔詛咒生病的年代,人們無法只滿足於向上帝祈禱,因為上帝不能給予撫觸,這是身為凡人的醫生才擁有的人的溫暖,也只有活生生的醫生,才能對病人的痛苦有所回應。

        人與人之間靠著話語和體溫傳遞溫暖,但為了清潔衛生,醫生開始戴起口罩、套上手套,不只隔絕了疾病,也隔絕了病人的心。醫者,要醫病也要醫心。其實醫生最初的使命就是醫心,帶來治癒的希望,治癒本身是其次,然而由於醫療科技進步,醫病反而成了醫療重心。

        雖然以前的醫生給予病人比較多的溫暖和關懷,但那是因為除了傾聽和撫觸外別無他法,而現在的醫生能夠真正的靠醫術讓病人好起來,卻反而吃力不討好。善良但往往做出錯誤決定的醫生和醫術精湛卻不和病人互動的醫生哪個才是病人之福呢?

時代演變是需要時間一步一步慢慢前進,從只能醫心到只專注於醫病不過是個過程,而現在,我們有能力也需要兩者兼顧,這就是所謂的進步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