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良閱讀心得 文件 B101096040_黃濰_玻利維亞街童的春天
作者: 系統管理者 (02-19 13:31, B101096040黃濰.doc ,30 KB) 閱讀 發表討論 列印 詳細資料
註解:

一位台灣裔的醫學生黃志成在哈佛醫學院最後的生涯到玻利維亞從事街童工作。在玻利維亞的首都拉巴斯內,有成千上萬的平均年齡14歲的孩子以街頭為家,他們大多經歷過暴力,吸食毒品,有些女街童更被迫成為雛妓,曾懷孕或飽受性侵。作者到那邊的兩所孤兒院服務,並於夜晚至凌晨的時段深入當地眾多街童聚集的舊金山廣場,了解街童實際的生活情形,陪伴他們,傾聽他們,並且治療他們。作者竭力給予街童適當的照護,希望能帶這群被世人遺忘的孩童脫離苦境。他試圖說服一些街童到孤兒院接受照顧,或者安排願意領養他們的家,讓他們得以到有屋頂庇護的所在,不再餐風宿露。回國後,並且繼續推行「玻利維亞街童計畫」,讓更多的人了解他們,並且提供他們幫助,有溫暖的家並且習得生活技能、找到工作。

五、   心得:

    初聞老師於課堂上的介紹,就對這本書起了興趣。街童------一個儘管字面上的含意再熟習不過,實際上我卻覺得萬分陌生與疏離的字眼兒。於是,透過作者的文字,我試著用街童的視角,來了解他們眼裡的世界。

    作者特別詳述的五名街童的真實故事,有的令我咋舌,有的令我憤怒,有的令我惶恐,更有的令我戰慄,而後流下慨嘆又不捨的淚水。街童的人生,背後個個有不同的辛酸故事。是怎麼樣的殘破不幸的家庭,讓他們必須離開溫暖的家,展開了冷酷無情又飽受世人唾棄的街頭生活?順著作者的文字,我企圖了解那背後的種種原因,那幾乎可說是的家庭悲劇是從小就在幸福家庭長大的我所難以想像的。

    其中,一名4歲的街童女孩------羅莎的故事,讓我讀完了之後,那悲傷不捨的情緒歷經了好一段時間才得以抽離。我想到四歲的女孩該是天真爛漫的玩著芭比娃娃,被父母親友呵護著不受一絲一毫的傷害,那應該是幸福的、無憂無慮的年紀,有者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等著她探索。然而,同樣的四歲,羅莎依然天真,燦爛的就這樣微笑,她應該什麼都還不懂吧,又或者現在的她,透過無邪的大眼,其實已經覷到了一個充滿悲苦的世界,又或者她不覺得那是悲苦,因為她是街上出身的孩子,打自呱呱墜地就對這一些習以為常。那麼,她知道繼續在街上等待她的生活是什麼嗎?她不曉得,然而她唯一知曉的是母親為最重要的依靠,是這亙古不變的母愛在聯繫著,儘管母親酗酒,白天在果汁攤掙得微薄的薪水,分身乏術來照顧她。我細嚼者這樣的一段故事,現實世界的殘酷血淋淋就在眼前。

    我想到我們生活的富裕,使我們變得功利,好像怎麼樣都不會去看到這許多人間的苦難。但是,那些一直都是存在著的。我們選擇性的挑美好的事物看,刻意的甚至也不自覺得忽略了許多的小角落,許多缺乏愛、溫暖與信任的角落。我好佩服作者這樣的勇氣,他為了探尋人的價值,而參與了這樣的街童工作,到第三世界關懷這群沒有人看到又或者是刻意遺忘的孩子,了解他們的生活,重建他們的自信,找回自身的價值。

    我好喜歡作者在前言最後一段說的話,「最後,我希望這些故事是關於他們的,而不是我的。我只是把眼鏡借給你們,讓你們可以看到這些街童。」我想,作者期待的是我們對街童生活確確實實的了解,而不僅僅只是對街童的憐憫。街童的生活同樣的複雜,同樣的就像我們的社會,充滿了人性的種種弱點,有妒忌、有猜疑、有爭吵、有矛盾,同時也有互助互愛的存在。不全然的只是我們自以為是的「可憐」這樣的形容詞,那並不構成完整的街童生活寫照。

    有多久沒有慢下步伐好好環視我們生活的地方,重新審視這樣的街景,而後讓視線駐足於從不曾發現的小角落。驚訝之餘該是慚愧與慨嘆,我們不曾細細觀察,我們刻意讓這樣的「盲點」放大。誠如作者所言「喔不,你無須幫助他們全部的人,因為我們不可能做得到,實際上,你只要一次幫助一個就好了。」他們最需要的不是我們投注的憐憫悲哀的眼神,而是被當「一般人」的對待,傾聽、了解與陪伴,實際的幫助。這才是最有用的!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