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良閱讀心得 文件 B101096028_鄭穎_愛,補人間殘缺(羅慧夫 台灣行醫四十年)
作者: 系統管理者 (02-19 13:35, B101096028鄭穎.doc ,21 KB) 閱讀 發表討論 列印 詳細資料
註解:

內容摘要:

出生於美國的羅慧夫,在當時經濟大蕭條的年代,他和其他孩子一樣,在貧窮中長大。愛荷華大學醫學院畢業後,不像其他人一樣,準備安定下來,賺錢存錢,順利開業。他卻毅然決然地決定遵從著上帝的旨意,帶著太太與小孩來到台灣。四十年的醫療宣教士歲月,他靠著自己的理念和原則,從馬偕到長庚,為台灣全人醫療發展奠定制度,不但一手重建已瀕臨破產的馬偕醫院,也留下許多「第一」的創舉:成立全台第一個「生命線」自殺防治中心,第一個加護病房、灼燙傷病房等。精通唇顎裂手術的「補臉天使」羅慧夫更促使了長庚整形外科到達世界知名的巔峰。羅慧夫全家人同時也在這四十年中,跟著台灣社會一同脈動,而他們的心也早已根深蒂固留在台灣了。

心得:

  其實對我們這些醫學生來說,許多冠冕堂皇的話也聽多了,無論是要怎麼對病人付出,或為社會貢獻,聽多了都叫人感到有些麻木。然而,本書中的主角,羅慧夫,對我來說不再是個形式上的倫理教學而已。他行醫的地方,不是非洲,也不在其他一些戰亂蠻荒之地,他付出貢獻的所在就是我從小生長的台灣,尤其是以他一位非台灣人的身分。不知怎麼的,這一點,使他的故事更能感動我激勵我。對我來說,羅慧夫最吸引我的就是他對人生及工作的積極與努力吧!本書中,對神的信仰及對人的愛使他看來總是精力充沛。對於現況他永不滿足,他不斷想盡辦法改變台灣醫療環境,對於自己的醫術更不懈怠,行醫之時,還能兼顧研究。他從來不懈怠,一直尋找一直想辦法,為的是那些被忽略還在受苦受難的病人們。在自己和社會進步的同時,他更不忘提攜後進,並將自己的理念傳下去,培養台灣醫界的接棒者,他的源源不絕的動力和遠見,讓我在驚訝之時更感到一絲絲的慚愧。

  在書中,他說過:「我想,在醫學專業中,我們正種植著一種可以恆久維持的大愛。」我想,羅慧夫的偉大,不光在於它自身的行醫,而是他的所作所為都能夠傳承,無論是他的一些研究還是改革。他不但在他的行醫之路上用愛履行了上帝的旨意,更讓週遭環境及後輩得到令人驚喜的改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