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良閱讀心得 文件 B101096026_吳如臻_羅慧夫台灣行醫四十年──愛,補人間殘缺
作者: 系統管理者 (02-19 13:43, B101096026吳如臻.doc ,24 KB) 閱讀 發表討論 列印 詳細資料
註解:

一、                摘要

羅慧夫出生在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時代,從小就過著勤奮、儉樸的日子,除了上學、在農場工作之外,每個禮拜還有一件一定要做的事──那就是上教堂,他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他的姑姑就是一位海外宣教士,每次姑姑回到小鎮上分享日本的異國風情及自己為上帝工作的情形,都在小羅慧夫的心中烙下深深的崇拜與興奮,也埋下了日後成為海外宣教士的種子。

醫學院畢業後,羅慧夫正在躊躇著該去哪一家醫院工作,卻收到了夏禮文醫師的來信,說台灣目前極需一位外國醫生救馬偕。當時1959年的台灣非常的落後,羅慧夫是家中獨子,在美國的事業正要開展,他卻選擇放棄一切到台灣來,做出這個決定所需要的勇氣與毅力,早已超出一般人的想像。

自此羅慧夫為台灣奉獻了人生中精華的四十年,前面整整17年扶起了在風雨中飄搖的馬偕,之後23年則轉往長庚服務。短短兩句話裡的艱苦卻無法言喻……。

在台灣,他修補了無數的唇顎裂小病人的雙唇,其中很多人根本付不出醫藥費,他甚至自掏腰包,因為他的堅持讓窮人也能得到醫療;他也留下很多的「第一」:成立加護病房、灼燙傷病房、引進沙克疫苗、設立「生命線」自殺防治中心。羅慧夫在無形中挽救了無數的人的生命,也修補了無數唇顎裂小病童的生命,這四十年間台灣經濟起飛,社會變動太大早已不復當年,但他對病人的關懷、對專業的堅持、對上帝的忠誠卻未曾稍減。

二、                感想

人的一生可長可短,但羅慧夫將自己的時間發揮到最大的價值。一個人如果只是不斷地為自己獲取財富、名譽,最後他將一無所有。只有付出才能真正地擁有,以羅慧夫來說,他自掏腰包創立「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也經常無償地為唇顎裂小病童開刀,短期而言,他或許失去了財富與許多自己的時間,直到70歲才擁有一棟自己的房子,但那些被他改變一生的病人、或是在他身邊被他的行為感動的人,卻會將愛心繼續開枝散葉般地一直傳遞下去,造福更多人的生命。這樣的羅慧夫是世界上最富足的,因為他的生命有限,但他的愛卻會留在他對別人生命的巨大影響上,生生不息。

除了他的愛心之外,他實在的人生態度也讓我印象深刻:當他離開長庚醫院院長的位置,只擔任整形外科主任時,他說:「不當院長,對我來說,沒什麼啦。我知道我是誰,對自己一直很有信心,不需要一個頭銜來證明自己是不是重要人物。」這樣的一句話,其實是知易行難,他不沽名釣譽、踏實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好好效法。

古人說:「人生如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但羅慧夫在台灣的辛苦耕耘,讓我看到古人錯了,他這四十年的付出與貢獻決不渺小,且不容忽視。反覆看著羅慧夫各個時期的照片,有誰想到當初的小嬰孩、老鷹童軍、美國年輕醫師,有一天會在遙遠的異鄉台灣,改變台灣的醫界,成為世界整形外科權威;挽救無數人的生命,成為一個人人敬愛的長者。生命有無限的可能性,如果畫地自限,就不會有羅慧夫的存在,有的只是一位美國的外科醫生M. Samuel Noordhoff平凡的一生。我們大多數的人都一樣,然而跨出擺脫常態、邁向未知的第一步的勇氣或許是世間少有,但至少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少點自私,記住「付出才能真正擁有」,多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