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良閱讀心得 文件 B101093079_林暘策_世界是我的田野
作者: 系統管理者 (02-25 13:07, B101093079 林暘策.doc ,93 KB) 閱讀 發表討論 列印 詳細資料
註解:

隻身勇闖南太平洋叢林,追尋生命答案的瑪格麗特米德說:「最微不足道的旅程,卻可能是永恆之旅。」

剛看到這本書的封面,作者就像是位慈祥的老奶奶;而他的中文書名:「世界是我的田野」又像是篇溫馨的題材,讓我當下就覺得這本書應該是本充滿感人故事的書。但當我翻開她之後,卻發現這本書開頭就是作者傳奇性的少女成長過程,到奇妙的南洋田野之旅,以及之後充滿了理論衝突與青少年的心理分析的種種,讓我對這本書開始感到興趣。

Mead被認為是60年代的爭議性人物,在那個充滿龐克、越戰、反戰思想的年代,他的一生卻更顯的不凡。或許毀譽參半,但我認為他為了學術所做的種種嘗試 --例如到南太平洋薩摩亞島上研究原始民族青少年成長過程,或是到新幾內亞小島上研究當地社會結構。他的實驗精神、大膽作風,令我感到相當佩服;並且他也將這些寫成一本平易近人的紀錄式的報告,可以說是為當時的美國社會向南太平洋打開了一扇窗。

可以想像當時美國國內這些年輕嬉皮們對這樣的題材是如何的傾心以及為之瘋狂,也為當時的美國教育制度帶來了相當大的衝擊,甚至改寫了一些現今國中小教育制度的建立。

可惜的是,當以資本、帝國主義龍頭的美國文化的角度,看待南太平洋原始民族時,我以為 Mead帶來的應該是要多一點同理心以及同情心,也就是某種更悲天憫人的思維;但是其實從Mead的書內容可以看的出來,他仍然帶有一點白人優越的角度 去「研究」這個社會並多加以批判,而非去「關心」薩摩亞社會,這可能也是他只是個「人類學者」而非「人道主義著」的緣故吧!

書裡真正的目的其實是帶出:「美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心理衝突:例如對社會反動、自我質疑 來自於因為美國的多元,以及有各種生活方式可以選擇。薩摩亞人因為他們只有一種人生,也只知道一種,因此自然不會有明顯的『青春期症候群』」。

更白一點她甚至說到:「這種原始社會看似單純,但是無法產生偉人以及名人。」

這一點實在令我很感冒,這樣美國至上的論調實在是令人作噁。晚年作者自負的態度在我看來,也已不像學者在面對學術知識的態度,更別說Mead還自稱反對種族主義了; 但書中卻處處可見種族優越的影子,這或許也是部分人士詆毀他的原因。不過事實上,她想為當時美國社會帶來不同文化衝擊、並將人類學帶出社會科學檯面,我相信他已經達到他的目的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