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與演講心得 討論 醫五 B507093012 林聖峰 從外科醫師到推動戴安全帽 邱文達校長 
b507093012@(b507093012 2008-12-10 22:22:02
1樓

醫五 B507093012 林聖峰

2008典範教育演講心得報告

從外科醫師到推動戴安全帽  邱文達校長

    

    今日邱校長從他的求學經歷談起,自一開始邱校長下決心想要追隨父親腳步成為一位婦產科醫師,至後來轉往三總從事神經外科,到現在的台北醫學大學積極推動騎機車戴安全帽和校長教職。給予我相當多的鼓勵和啟發,也顛覆了我先前對於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的看法和成見。

 

    我覺得,假使能成為一位外科醫師,如何能把病人自死神手中搶救回來,想必一定是自身最大的驕傲和支持動力。然而,一位外科醫師縱使有多麼精湛的技術,單是靠一個人的力量在手術臺前拼命,對整個社會的幫助始終還是相當有限。
邱校長談及從事主治醫師多年後,某次被應邀編著本土的神經外科教科書,撰寫「腦外傷」一章。其中針對流行病學一節不知如何下筆,再加上當時國內相關資料的匱乏,激勵了邱校長再次前往美國匹茲堡大學繼續深造相關知識。回國後,邱校長利用所學匯集整理國內腦外傷相關的危險因子,其中以「事故傷害」為最大宗。深入調查後並得知這與國人習慣以「機車」作為交通工具有非常密切之相關連,遂開始積極推動騎乘機車要戴安全帽的觀念。接著邱校長的一張投影片:「自民國八十六年以前,國人因機動車事故一年死亡七千五百人,到推動戴安全帽後的九十一年以後降到四千六百人,減少了三千人;若一位外科醫師執業三十年,至多只能為五千人動手術」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此時我開始深思,醫師可以從事對社會有幫助貢獻,不僅是在醫院內而已。在五年級學校課程告一段落至踏入到醫院後。更不應該一開始就為自己設限,應要隨時保持宏觀的心和看到更遠的目標。我一直堅信,醫學生的本分就是要將課堂內的知識作完整和徹底的學習,縱使再沒效率,從大一至大五現在的課程,我也是每一科都會積極的去找原文的textbook來念,一直深信著textbook的知識就是自己會成為好醫師的基石。只是,當書愈念愈多的同時,卻在不知不覺中也會開始縮小自己的格局和視野。原先我的目標單純是成為一位physician scientist

 

   不過,隨著年紀和知識的增長,才開始察覺到絕大部分的病人,即使在接受治療之後,因原先疾病所致或因接受治療產生的併發症,才是要伴隨病人一輩子並成為真正痛苦的來源。一位好的physician不只是在history takingphysical examination仔細和下正確的診斷和治療,還需要考量到的是協助病人在生病時心態上的調適。一位更好的physician,則能更早先一步就預防疾病的產生

 

   「預防勝於治療」這個觀念,又以我的母親在動完手術後產生deep vein thrombosis complication後,讓我在術後的care更深一層體會到這個道理。因此,邱校長能夠將其所學結合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並不畏一部分社會的打壓,積極推行騎乘機車戴安全帽,挽救了無數的家庭免於失去親人的至痛和節省許多社會成本。並漂亮地將十大死因的事故傷害從八十七年的第三位,一路下降到九十年的第五位。

 

    邱校長對臺灣社會的貢獻,我想即使是physician scientist也難以作到吧!

附件:

無發表權
請先登入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