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與演講心得 討論 視聽教學心得 上醫醫國:蔣渭水 
b101094014@(b101094014 2008-12-19 15:35:43
1樓

良醫當如是上醫醫國的蔣渭水談起

                                  B101094014   王志嘉

    看完視聽教學-2:「上醫醫國蔣渭水後,心中澎湃不已。

    蔣渭水,一八九零年出生於臺灣宜蘭,一九一零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前身)。一九一五年,以總成績第二名畢業,於宜蘭醫院實習一年後,即在臺北市大稻埕太平町(今延平北路)開設大安醫院。當時的他是名醫,也是商人,真可謂名利雙收,人生至此,夫復何求。但蔣渭水不是一般人,他所追求的不是這種名利,而是更高的理想,不僅要奉獻醫術,也胸懷大志欲救國救民

    當時台灣正值日本殖民統治之期,部分台灣民眾不畏犧牲,與日本政府抗爭。蔣渭水也和林獻堂一起成立「台灣文化協會」,致力於台灣的民族運動。他認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人已失去了思考應變的能力,而日本人只想同化台灣人,讓台灣人忘卻自己文化的本質,以遂行其統治。在文化協會成立大會上,他以醫生的專業發表「如何為台灣治病」的演說,內容明白指出:「台灣人現在所患的病叫做知識營養不良症,文化運動是唯一的療法。」「往後我們要增設學校、讀報社、舉辦各種講習會和演講,以啟迪民智,喚醒大家的民族意識。」

    蔣渭水後因「治警事件」被捕入獄,服刑四個月。出獄後,立即成立「台灣民眾黨」,鼓吹民主政治、建置合理的經濟組織、及革除社會不良制度。當時有許多社會弊病急待剷除,吸食鴉片就是其中之一。日本人在其國內明令禁止鴉片,在台灣竟有「鴉片公賣與吸食特許」的政策。蔣渭水身為醫生,非常了解鴉片對人體的危害。故向「國際聯盟」(聯合國的前身)投訴日本政府這種不顧殖民地人民健康的卑鄙、陰狠罪行。日本的國際形象因而受損,總督府對蔣渭水更是欲除之而後快。一九三一年二月,日警查禁「台灣民眾黨」,同年八月蔣渭水因傷寒症病逝,年僅四十二。它雖然英年早逝,但由全台有數千民眾參與告別式悼念,就知這位終身為台灣奮鬥的醫師,足堪「上醫醫國」之典範

 

    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良醫不僅可以醫「人」,也醫「國」。所謂「上醫醫國」,並不是要所有醫生都去從政,成為「良醫」、「上醫」的途徑與面向是非常廣泛的:

〈一〉棄醫從政或從醫又從政:如上述的蔣渭水醫師等。

〈二〉用聽診器外也用筆為國家社會把脈:賴和醫師等。

      賴和仁心仁術、視病如親,常對貧困民眾伸出援手,人稱「彰化媽祖」。更可貴的是他除了用聽診器外,也用筆為國家社會把脈。其史詩作品「流離曲」,嚴厲控訴日籍退職官員強取豪奪人民的土地;「南國哀歌」,強烈斥責統治者以戰爭手段對付手無寸鐵的平民;其小說也多半為受壓迫的人民發聲。這股充滿抵抗和為民喉舌的意識,使他二度被打入黑牢,但也正確的詮釋了良醫」的典範

〈三〉勇於接近病人:義大利的卡羅.歐巴尼醫師等。

      零零三年,SARS初起時, WHO(世界衛生組織)的高級顧問歐巴尼醫師,堅持到河內第一線做臨床診斷,讓他意識到這是嚴重的傳染病,需要嚴格的隔離措施。因此及早向各國政府與WHO發出警訊,抑制了SARS的蔓延。然而不幸的是,歐巴尼醫師本人卻因吸入過多病毒,成為第一位因SARS而犧牲的專家。他這種無私的奉獻,值得我們效法。

〈四〉奉獻醫術於偏遠和醫療匱乏地區:薄柔纜醫師、蘭大醫師等。

      花蓮基督教門諾會醫院前任院長薄柔纜醫師,於一九五三年來到花蓮,隨即加入門諾會的山地巡迴醫療隊,四十年如一日,默默為東部的原住民與貧民等弱勢者服務,堪稱良醫」的典範

〈五〉精研醫學專業讓某種傳染疾病根絕:「台灣疫苗之父」李慶雲醫師

      醫師是國內自行研發疫苗的第一人,其李氏麻疹疫苗、日本腦炎不活化病毒疫苗及日本腦炎弱毒活疫苗,對根絕傳染病貢獻良多。他研發疫苗有了初步成果後,常以自己的女兒及兒子為「人體試驗」的測試者,這種勇氣令人敬佩。有台灣疫苗之父的美稱,真是當之無愧!

〈六〉發展醫療科技讓原無法治癒疾病能夠治癒湯瑪斯博士等。

      目前醫學真正能夠治癒的疾病除了常見的感染症以外卻不多。許多疾病只能用藥物或手術等方式來控制或減緩疾病的進行。湯瑪斯博士所創之造血幹細胞移植,使許多原無法治癒的疾病患者獲得新生。他在治療倫理規範下,努力促進人類福祉,足堪典範

    成為「良醫」的途徑,除了上述外,還有開發疾病治療新法或新藥...等,其實行醫時,只要心存關懷,無私地奉獻,為人民謀福祉,皆可謂「良醫」。

附件:

無發表權
請先登入系統